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欢迎访问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
中心动态 »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既需要硬实力,还需要软实力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既需要硬实力,还需要软实力


       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

       在高度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科研人员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二大国。


       一直以来,中国一直离开不了“世界工厂”这一称呼。改革开放初期,因为中国拥有着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以及政府对外资的有力优惠政策,吸引了外资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使中国在经济、技术、管理上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和高速发展,国力和经济都得到腾飞。然而,一个比较长期的现状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中长期扮演着中低端制造业的世界工厂角色,应对外部竞争和经济结构升级十分困难。


       由此,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提出的“走出去”战略是以中国的公司为主导,服务于中国公司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用事实证明了“走出去”是成功并切实有效的国家战略,对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提升国家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比较有代表的就是“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这是新中国在取得巨大的经济建设成果后,提出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在国际经济中占据重要身份,谋求更大更广的以经济为先锋的国与国合作模式。



       尤其是正在逐步扩大开放的自由贸易实验区,无不表明中国拥抱世界的动作和决心。而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乘着这股东风,走向世界。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是国家政策在推动,也是企业自己谋求转型和扩大规模的需要。一些在早期开放中“走出去”的企业,作为最早吃螃蟹的人,是很有超前意识和胆略的。但在境外投资与合作不比国内,在国内,他们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但在境外,市场特点、语言障碍、思路不同、法律差异等,很多方面都要从零开始。

       企业走出去是一种市场行为,那既然是市场行为,就会存在风险。一种是经营风险,一种是非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自身在经营中遇到的风险,客观上是需要企业自己去克服的,树立正确的经营目前和策略是必要的;非经营风险,是需要政府来保驾护航,不正常的关税壁垒,不公正的裁决等等都是属于非经营风险,比如前段时间中兴在美国的“限芯”,华为目前在国际上受到的打压,这些风险都受到了国家的支持和协助。无论是企业自身树立的正确战略还是来自国家的鼎力支持都是企业走出去中的“硬实力”。

       说完“硬实力”,再来说说“软实力”。中国人讲究刚柔并济,软硬兼施,这是有道理的。如果说将企业走向国际中“硬实力”看成企业自身的能力加上国家层面的扶持,那么“软实力”就是企业身处国际化大环境中,面临各种“软刀子”时的应对能力。最为常见的是各种国家标准体系,产品合格审核,这些都可算是看不见的壁垒。企业自身拥有着一定实力,但是面对国际形势的多变,多边国家的不同标准,不同体系下不同审核,这些无疑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企业不知道如何去咨询了解这些问题,语言上的不通,文化上的不通,法律上的不了解都是客观存在并困扰着企业的难题。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既需要硬实力,还需要软实力。二者要相辅相成才能安稳顺利步入国际市场这个大舞台,国家作为企业的坚实后盾,企业自己争取到的各种体系产品认证作为企业的通行证。我们正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刻,实现“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新中国的新目标,中国企业“走出去”是时代浪潮里的前排浪花,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成立于1956年,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原国家建材局)代管,是中国建材行业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的具体执行单位,是“中国-东盟建材行业合作委员会”发起单位,是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者,助力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联系人:吕成竹

联系电话:13126606907





    
返回顶部